未來可穿戴設備對配件的要求
消費者要求需“使命必達”: 可穿戴設備更像個配件之后,相關業者們還需要滿足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其他使用需求,比如價格、電池續航力、穿戴舒適、簡單易用,最重要的是功能單一、不需要太復雜。
另一方面,2014年,可穿戴設備初現市場時,相關業者賦予其太多功能,特別是智能手表,一度有取代智能型手機的傳言發生,但在穿戴式市場跌的最重 的就屬智能手表。許桂芬指出,以銷售量來看,目前Fitbit智能手表與手環設備銷售量最多,究其原因是該公司的產品滿足消費者期待——功能明確鎖定運動 健身與生理信息量測,以及設備不要什么功能都有,但卻沒一項是準確的量測信息。
可穿戴設備有其必要性,否則不會受到相關廠商的重視,也不會在甫推出時受到消費者的關注,惟可穿戴設備必須找到確切功能定位。舉例來說,運動手環能獲得消費者歡迎,除了體積大小不干擾使用者日常生活活動,手環結合云端或透過無線短距網絡技術如藍牙、Wi-Fi連接手機,即可將收集到的 信息進一步分析為更有效的數據,讓消費者得以運用這些資料預防疾病的發生或改善運動計劃。
由此看來,消費者不需要功能花俏、過多的可穿戴設備,而是在某些特定用途、單一領域,具備簡單操作特性的可穿戴設備產品,即可獲得青睞,如此也可以解釋專打運動健身市場的智能手環與手表,何以在可穿戴設備市場有獨樹一格的銷售量。
產品兼容性恐成絆腳石: 就如同智能家庭或其他物聯網(IoT)應用,可穿戴設備若是要連接到云端應用服務平臺,將遭遇各家設備與服務平臺無法共享的情況。楊正廉表示,目前穿戴式 設備業者各據山頭,若是出現“某種特別的議題”,如市場新需求驅動,幾家發展較快且規模大的公司,例如Google或Apple,才可能進一步坐下談設備 與服務平臺互通的問題。
可穿戴設備市場雖然持續開展,但還沒到所謂的爆發點,其中一項關鍵因素即是兼容性。目前Android陣營主要代表Google已開始 將Android可穿戴設備導向Google Fit,以解決互操作性問題;Apple也有類似的動作。而Android和iOS兩大陣營皆各有其優勢——Android設備數量龐大;iOS則有較強的 安全性,使其可穿戴設備廣獲醫療院所采用。
目前雖然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的App在Android或iOS操作系統中可共享,但可達到的效果及功能還是有限,或許這是解決互操作性問題所跨出的第一步,未來能否看到Google與Apple為可穿戴設備兼容性攜手合作,仍需要時間。
相關資訊
同類文章排行
- 華為WATCH GT3和 GT Runner正式亮相
- 全面無短板旗艦手表——OPPO Watch 2
- 新品 與眾不同的華為VR Glass 6DoF 游戲套裝
- 華為智能眼鏡將價格打了下來了
- 新款小米Watch S1智能手表,把各項配置都拉滿了
- 與眾不同的華為VR Glass 6DoF 游戲套裝
- 當前智能穿戴設備觸控市場面臨哪些難題?
- P30按摩坐墊,隨處可用的坐姿小幫手,還能按摩熱敷
- 華為P50寶盒,女性用戶最愛?
- 新款智慧新品:Watch D 血壓記錄儀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