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穿戴設備廠商風云變幻莫測
最專業的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資訊報道,最新科技領域專屬性媒體,從不跟隨別人。只求突破自己—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添加公眾號搜索(智能穿戴硬件聯盟)微信公眾號:sppwearable。
從智能手表細分市場看,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表出貨量1690萬部,同比下降7.1%。其中,蘋果排名第一,出貨量450萬部,同比下降2.2%,市場份額占比26.8%;排名第二的華為出貨量為260萬部,同比上漲118.5%,市場份額占比15.2%;三星出貨量為180萬部,同比下降7.2%,市場份額占比10.8%。此外,華米科技出貨量100萬部,同比上漲80.2%,市場份額占比5.8%。
2014年是國內智能硬件元年,也正是這一年市場掀起智能手環浪潮。小米、華為、360等互聯網巨頭紛沓而至,意圖搶先占領智能手環市場。外智能手環起步較早,國內智能手環潛心追趕,直至小米低價智能手環面世,市場格局才有了變化。2017年,小米推出百元內的智能手環,引起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關注,隨后國內開啟了百元智能手環風靡時代。而憑借高性價比和良好口碑,小米智能手環很快在市場站穩腳跟。
Fitbit創造了智能穿戴設備神話,也沒能躲過消費者的“喜新厭舊”。2009年Fitbit推出了著名的Fitbit Tracker,為后續的高歌猛進奠定了基礎。Fitbit Tracker的可用于幫助用戶收集移動距離、步數、卡路里的消耗量等數據,從各項數據中反饋使用者的健康情況。這一產品,很快在北美市場流行并逐漸擴散至全球。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,Fitbit不斷深化可穿戴市場,結合智能技術推出了多款智能手環,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廠商,奠定了智能穿戴“霸主”的地位。據悉,在2014年,Fitbit可穿戴市場的份額就高達45%,全年出貨量實現1090萬臺,付費活躍用戶數則達到670萬。
也正是在同一年Fitbit由盛轉衰,Fitbit新款智能手環Charge出現了部分用戶皮膚過敏的現象,Fitbit口碑狂跌,銷量下滑。除了產品質量出現問題,Fitbit還遭遇來自國內華為、蘋果、小米的價格攻勢。就價格比較,Fitbit智能手環定價1000元左右,而小米、華為價格底至百元,并且手環功能,包含時間、心率監測、計步等等基本一致。在價格沖擊戰中,Fitbit很快戰敗,加上市場行情不樂觀,Fitbit被永久擠出智能手環第一梯隊。2019年12月3日,Fitbit徹底走向塵埃里,被迫賣身。谷歌官宣:Google將以21億美元收購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表公司Fitbit。
谷歌收購Fitbit是明智之舉。在智能可穿戴領域落后的谷歌,希望通過收購Fitbit保住其硬件業務的穩定,而不斷走向衰敗的Fitbit也能因此續命,是個雙贏的抉擇。不過消費者并不這么認為,一些Fitbit用戶表擔心谷歌收購Fitbit后會泄露個人健康數據,打算完全放棄Fitbit產品。總之,物競天擇適者生存,在智能手環市場,一代霸王就此隕落,新的霸主崛起……
雖然智能手環功能、外形在不斷變化,但消費者對智能手環的要求總是不斷在增強,例如:社交功能、更精準的健康監測功能等等。而在當下,智能手環產品功能同質化、外形大同小異,消費者并沒有太多的可選性,毫無新意成為智能手環市場最大的問題。
今年是不是可穿戴設備就會出現“蕭條”,其實也不盡然。雖然今年全年受到疫情影響的程度不可謂不大,也難以回避和忽視。不過,在疫情逐步被控制之后,很多市場開始復蘇,人們積攢的消費欲望也會得到進一步釋放。而可穿戴設備市場,如果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功能出現,那么得到用戶的認可和追捧也不是沒有可能。比如引入體感測溫、紅外功能、體溫報警、社交間隔提醒等等,是不是也能讓用戶考慮是不是買一個可穿戴設備呢?
殘酷的市場規律是:一個品牌或一個產品的消亡,就會有新的競品補位。在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,沒有不可取代的產品也沒有長久屹立的品牌,隨時警惕其他品牌的競爭依然是生存法則。當然,作為智能手環品牌,深研先進技術,創新產品功能,增加多樣設計玩法,滿足用戶不同需求也十分關鍵。
總之,智能手環市場潮來潮去,能堅守下來的肯定是與時俱進、親近消費者、技術產品實力領先的品牌。
相關資訊
同類文章排行
- 華為WATCH GT3和 GT Runner正式亮相
- 全面無短板旗艦手表——OPPO Watch 2
- 新品 與眾不同的華為VR Glass 6DoF 游戲套裝
- 華為智能眼鏡將價格打了下來了
- 新款小米Watch S1智能手表,把各項配置都拉滿了
- 與眾不同的華為VR Glass 6DoF 游戲套裝
- 當前智能穿戴設備觸控市場面臨哪些難題?
- P30按摩坐墊,隨處可用的坐姿小幫手,還能按摩熱敷
- 華為P50寶盒,女性用戶最愛?
- 新款智慧新品:Watch D 血壓記錄儀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